夏日午后,蝉鸣声给灼热的空气平添了几分宁静.躲在屋檐下,坐在板凳上慵懒的摇着扇子,驱赶着夏天独有的蚊虫,哩语叫“麦蚊”——是从一种树的果实里生长出来的,猜测应该是一种寄生生物。嗜血,惹人厌烦,拍打在小腿上,一片血红,旁边可以熏一盆用脱了粒的玉米棒来驱赶它们。
日头高挂,即便是再勤劳的人们此刻也不敢在烈日里劳作,气温太高,容易中暑,再者这个季节除了收玉米之外就等着田里的稻谷一天天成熟,随着时令的生活,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几百年来的习惯。一边手工给晒干的玉米棒脱粒,一边和家人聊着琐碎的日常。偶尔有几只偷吃的鸟儿从竹林中飞到坝子里啄食晾晒的玉米,此时便用玉米棒催赶之。家里的狗一看主人的动作像是得了指令一般冲出去追赶着鸟儿,大概也是在地上趴得无聊罢了。
树上蝉鸣声是多样的,发出不同的音调,仔细观察从早上晶莹的露水从草头退去开始,到落日晚霞的出现,每个时间段蝉鸣声是不一样的,当然最热的时间里那是响得嘈杂,也正适合午睡的白噪音。最吵的时刻,却是最安静。从竹笋上抓上几只“笋虫”拧掉那带有细长坚硬的头,拆分掉不同的部位,找一个阴凉的角落放在地上等待第一只发现这些“美食”的蚂蚁,当它用触角触碰了这相当多的食物之后,立刻朝蚁巢奔去送信。不一会儿,长长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袭而来,抢夺这些高蛋白的食物。就这样,看着蚂蚁搬运食物,观察着每一只蚂蚁的动作,有时候还会设置路障,玩得不亦乐乎。
待过了最热的时刻,出了藏在竹林中的家门,沿着小路走到不远处的田与地交汇的小坡上。去摘只有夏日里才有的“地瓜”,小小的拇指大小,发黑的不能吃,里面有虫,这种果实大部分都有寄生虫,所以家人都叫不要吃,其实没有虫的是可以吃的,用清水洗干净,剥开能闻到一股清甜的味道,这可以作为夏日里不一样的味道,封存于记忆里。有时候,会碰到乘凉的或者脱皮的蛇,吓得飞奔而回。更甚者,看到水坑里游泳的蛇还误以为是大大的黄鳝,凑近一看更是吓得心惊胆颤。
一路奔回家,拿起水缸旁的瓢装上半瓢水牛饮而尽。也是免疫好,不闹病,家人通常在这时便呵斥道“喝生水肚子疼,水壶里有开水”“烫!不想喝!“想来也是冷水的酣畅淋漓省去了倒水的麻烦流程,甚是惬意。
没一会的功夫,太阳就要下山了。此时坝子里晾晒的玉米该收起来归置好了,假模假式的帮忙前面勾一下,后面扫一下,逗下猫,遛下狗,一身汗水淋漓。还同家人贫道:”看,我多勤快,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。“此时便会被家人调笑一番厚颜无耻。
待到院子里安静下来,看着山那边的彩霞,红彤彤的甚是好看,那是一片火烧云,明天可能又是大太阳。此时有一种蝉鸣声显得格外响,仿佛只有最强壮的能坚持到进入黑夜,其余的便是吵闹了一天,逐渐安静下来了。麦蚊也没有了,就像他们晚上丧失了视力一般,当然更大个的吸血鬼出来了,蚊子。蚊子一出,夜晚便来临了。
此起彼伏的蛙鸣声替换掉了嘈杂的蝉鸣声。晚饭过后,院子里乘凉,听着长辈讲述不知道多少年前的故事,那些故事在他的口中,仿佛就如昨天,在我的脑子里,却是那么遥远。
此时正夏,心恬如酣。